网站首页 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 团队成员 在研项目 校外平台 科研成果 获奖与荣誉 仪器与设备 团队制度
精彩推荐
Team profile
 
精彩推荐 首页>精彩推荐
一群环保卫士的“美好江苏”梦
 
——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3年发展纪实

一群环保卫士的“美好江苏”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3年发展纪实

盐城市委领导与中国工程院张全兴院士来院视察指导工作


一群环保卫士的“美好江苏”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3年发展纪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教授来院参观指导

 

一群环保卫士的“美好江苏”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3年发展纪实

由研究院设计和指导施工建设的江苏克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污水站

一群环保卫士的“美好江苏”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3年发展纪实

由研究院设计、施工并承担技术代运行的滨海艾思伊环保有限公司污水站

 

一群环保卫士的“美好江苏”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3年发展纪实

由研究院设计的江苏吉华化工有限公司污水站全景


坐落在盐城环保科技城研发大楼的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最近迎来了3周岁的生日。3年来,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瞄准国家经济转型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立足盐城、扎根园区、服务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3年7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在视察研究院时,充分肯定了研究院的工作,指出:“你们的经验说明,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科研要与企业相结合才有生命力。”

打造一个富有创业激情的人才“高地”

在研究院的专家介绍栏中可以看到院长李爱民的简历——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环境科技先进工作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十二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淮河项目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为了支撑江苏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饮用水安全,发展新型环保产业,身怀责任与追求的李爱民教授主动向学校与盐城市政府请求,成立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李爱民认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是我省经济振兴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高效、绿色、和谐”是未来“美丽中国”的“主色调”。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就应该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开展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李爱民的带领下,研究院目前已形成一支68人的团队。南京大学兼职的12人全部为博士,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以研究院名义招聘的全职人员48人,其中研究员、高工等高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3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0人;聘有三位外籍专家和五位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研究员;还有一批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定期、不定期地以研究院为其科研实践基地。

是什么吸引这些人才来到并留在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以人才为本,以员工需求为轴心,给机会、给希望、给平台以事业引才,以充分的成长空间和公平的激励机制用才,以关心、关爱、志同道合、同心协力的和谐环境留住人才,是我们研究院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副院长陈金干说。

用文化引领目标,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研究院成立之初就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了研究院文化建设讨论活动,征集研究院文化和精神的内涵表达,最终把“诚朴雄伟、日新月异”定为团队文化,把“进取、忠诚、尽责、创新”定为团队精神。它的内涵就是继承和发扬南京大学“诚朴雄伟”的优良传统,立足高远、扎根基层,忠诚于造就天蓝、地绿、水净的环保事业,为创造日新月异的美好环境和研究院不断发展的业绩去进取、去尽责、去创新。

正是有了这种文化和精神的支撑,所有员工都把服务企业、改善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把还清新的空气、排清洁的废水、出无害的污泥废渣作为自己的工作要求。吃住在园区、工作在治理现场,哪里有环境治理难题,哪里就有南大环保研究院员工的身影。在示范工程现场,几个年轻人一干就是十天半月,硬是靠边干、边学,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个个难题,得到了园区和企业的广泛认同,员工自己也收获了自身的价值。

摘得一批顶天”的环保前沿科研成果

研究院与一般环保公司最大区别,就在于要承担国家和省的重大科研项目,持续不断地开展研发工作,把“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起来。而这些国家和省资金支持的重大科研项目一旦在盐城实现孵化、转化,并带来本地的产业化,其前景令人鼓舞,是不可估量的。抓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就抓住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就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就能捷足抢占产业制高点。

研究院瞄准前沿,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淮河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任。以李爱民为首的团队承担的“十一五”“贾鲁河流域废水处理与回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以任务、财务“双优”成绩通过验收;研究院参与的“十二五”重大水专项“重点流域石化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已获批准;研究院承担的“十二五”重大水专项“淮河下游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课题已正式立项。

3年来,研究院承担了国家课题3项,省级课题项目10项,市级项目1项。

研究院被江苏省科技厅列为“省重大科技载体建设项目”;被江苏省经信委认定为“三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被盐城市政府列入“市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李爱民院长被盐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研究院与南京大学、安徽中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公司等13个沿淮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的“淮河流域再生水利用与风险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研究院与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等19家单位联合组建的“有机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国家环保部水专办批准为水专项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

“立地”服务为企业创造经济与环境效益

如何找准高校优势与地方发展的结合点?这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共性课题。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以创新为驱动,以项目为抓手,以服务为纽带,成功探索了一条“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科学发展的新路,为沿海及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智力支撑、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形成了良性的同频共振、互动并进。

“有环保难题,找南大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媒体在滨海沿海化工园区采访时,园区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对研究院的工作交口称赞,称其是“环保方案解决专家”。研究院的环保专业力量,为园区和企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安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研究院与滨海县合作共建“低碳经济研发中心”,常年保持15人左右的专业团队力量,构建“污染测试分析、现场诊断、工艺研发、方案设计、中试验证、工程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化工园区内130多家化工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环境整治、技术创新服务,并多次在环保检查评估中解答领导、专家质询。

2011年7月,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团队进驻江苏沿海化学工业园。为了规范园区化工企业污水治理设施,加强污水治理效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园区企业“标准化污水处理站”创建,3年来分批对园区80余家企业进行“标准化污水处理站”创建。

2012年6月,研究院在园区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南大盐城环保研究院技术代运行企业污水站”的新模式——筛选出10家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较好的企业为试点,由研究院技术人员每人代管2至3家企业污水站运行,提供日常运行的技术指导。戴建军副院长说:“这不仅解决了企业缺乏环保专业人才的现实难题,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园区负责人对此也十分看好。

形成一支专业环境应急处置队伍

南京大学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立足地方、服务企业的同时,积极破解突发水污染治理这一环保难题。院长李爱民教授作为江苏省环境污染应急首席专家,带领科研团队中的王津南副教授、戴建军高工自主研发“基于河道为反应器的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原理”及相关集成技术,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应急响应快,其运行费用仅为传统异位处置方法的30%,先后在2009年盐城对氯苯酚污染、邳州砷污染,2010年徐州铁、锰污染,以及2014年常州砷污染的应急治理中得到成功应用,累计治理受污染河水2500万立方米。经环保监测机构检测,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有力保障了我省骆马湖、大运河、长江等重点流域和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受到环保部华东督察中心、江苏省环保厅和地方政府的广泛认同。其中2009年邳州砷污染应急治理工程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学习案例。2014年7月,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被江苏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批准为“首批省级环境应急处置队伍”。

靠研发和产业化驱动做强做大做实研究院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将以盐城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建成集科技研发、公共服务、技术转移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及环保人才聚集的服务交流平台,以研发将研究院做强,以产业化将研究院做大,进一步加快研发成果的转化速度,为盐城环保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研究院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围绕生态化工园区开展工业污染物的减量化及无害化研究,开展高效催化、加氢还原、多级萃取、连续过滤等新型替代技术的研发;围绕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的资源回收和达标接管,开展复合吸附、组合膜滤、高效厌氧、接触氧化等替代技术研发;围绕工业园区综合废水的提标和回用处理,开展复合A/O、PAC强化生化、特种菌辅助硝化、高级氧化、新型MBR、磁性吸附分离等替代技术研发;围绕饮用水安全开展以磁性树脂吸附为核心的集成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展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研发。

同时,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水专项核心材料及关键装备产业化为契机,充分利用品牌资源,构建上下游一体的产业链,打造五大产业板块:

一是再生水制备与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自主研发吸附分离材料,具备高容量、大通量、耐污染、成本低等竞争优势,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标准化质量控制,满足各层次的环保市场需求;体现突出的经济效益。

二是废气、废水、污泥治理新技术与装备:以资源化技术为核心,并与常规生化、氧化等技术形成集成创新,研发适合多介质环境、多类型污染(高浓度有机废水、废酸;复杂重金属废水及危废;臭气和VOCs等)的高效低耗治理,体现稳定性⒖煽啃浴⒕眯浴⑹涤眯缘染赫攀疲纬山饩龌繁D烟獾钠放朴攀疲惶逑滞怀龅幕肪承б妗�

三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产业化:围绕低污染尾水、微污染水源水、受污染地下水的资源利用和安全保障,在常规生化、混凝、消毒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尾水资源化、水源清洁化、供水安全化;体现突出的社会效益。

四是生态流域技术与产业化:围绕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低价值化,研发、应用和推广强化侧渗、人工湿地等生态化技术,修复和重建流域生态系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技术保障;体现突出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五是环境咨询、规划、研发、分析平台:联合国内资质品牌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三废工程设计、环保工程监理、区域特许营运等一体化服务;逐步申报环境评价、清洁生产、工程咨询、建设监理、承包营运等专业化资质;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体现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院将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认真规划未来,以创新与技术来争取市场,以诚信与进取来赢得用户。立足江苏、走向全国,努力将研究院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环保团队,为建设“美好江苏”、“美丽中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李爱民教授研究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