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南副教授研究小组的研究论文 “Novel 3D core-shell structured CQDs/Ag3PO4@Benzoxazine tetrapods for enhancement of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anti-photocorrosion “于2018年3月26日在线发表在期刊《Appl Catal B- Environ》(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18.03.085),论文第一作者是硕士生邵宁同学,通讯作者为王津南副教授。这是王津南副教授研究小组继“Novel Pd/GdCrO3 composite for photo-catalytical reduction of nitrate to N2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activity”2018年3月19日在线发表在Appl Catal B-Environ(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18.03.055),一周内在国际环境催化领域权威杂志《Appl Catal B-Environ》连续发表的第二篇关于界面反应与光生载流子调控光催化氧化/还原特性的文章。也是该研究小组继《Appl Catal B-Environ》(2017, 203, p964–978)工作后的又一新进展。 近年来,光催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取得较大的研究进展,尤其是以磷酸银为代表的第三代可见光催化材料成为高效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理想选择。然而,磷酸银易于被光生电子还原而导致的光腐蚀问题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瓶颈。王津南副教授研究小组通过调控磷酸银的形貌充分暴露{110}高活性晶面;同时,引入炭量子点,利用其熵转换效应与光生载流子激发效应,提升可见光利用率和催化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磷酸银表面的凝胶单体自聚合形成核壳结构,不仅降低反应过程中磷酸银的溶出,还可以通过银氨络合键快速将光生电子从磷酸银传递至凝胶壳表面,减少光生载流子复合,有效减缓催化材料的光腐蚀。这一研究成果为磷酸银基可见光催化材料在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 可见光催化材料CQDs/Ag3PO4 @benzoxazine  图2. CQDs/Ag3PO4 @benzoxazine光催化机理 |